全球每年因金屬腐蝕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約達7千億美金,而我國因金屬腐蝕造成的損失約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4%。金屬的腐蝕生銹不僅給社會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給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帶來較大的不便和潛在的直接或間接性的環境污染,安全隱患。因此對金屬基材的防銹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水置換性防銹劑是指金屬制品在流運過程(生產、儲運)中采用的暫時性的抗腐蝕劑,主要是通過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與環境中的空氣、水份等隔離,輔以一些金屬膜劑化劑,以減弱金屬活性、減緩金屬氧化、銹蝕的速度,通過選用不同的成膜劑和分散劑控制油膜的到防銹和保護金屬的效果。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水置換性防銹劑的防銹機理:
1、銹蝕機理
金屬零件銹蝕指其與周圍環境發生化學或電化學作用而引起的破壞或變質。當零件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由于其表面對大氣中的水有吸附作用,在零件表面就會形成很薄的濕氣層—水膜,當這層水膜達到一定厚度(20-30個分子)時,就將形成電化學腐蝕。這類電化學過程將隨溫度的升高和水中溶解的CO2和SO2等因素而加劇。這樣零件表面的鐵原子就不斷溶解,形成溶解于水膜的Fe(OH)2,因Fe(OH)2在水膜中不穩定,進一步與水膜中的氧和水作用而形成不溶于水的Fe(OH)3,并沉淀附著在被腐蝕的零件表面上,形成紅褐色的銹層。
2、吸附機理
由非極性基團和極性基團組成,非極性基為烴基,具有親油性,而極性基具有親水性。極性基有吸附于零件表面的親和趨勢,當極性基吸附于金屬表面后,非極性基即定向排列于極性基相反的一邊,從而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非極性的疏水性水膜,阻止參與腐蝕反應的有關物質和電荷向金屬表面移動,減少它們與金屬的接觸,減緩腐蝕速度。